机器人设计方法与共性技术主要研究方向
机器人构型的创新及优化设计
机器人机构型综合的原理与数学描述理论与方法;
机器人机构多尺度效应和跨尺度运动的设计理论;
极端环境(真空、高低温、粒子辐射、微重力、高压强等环境)下机器人机构的设计理论、失效理论以及可靠性分析和全生命周期设计;
强化仿生形态、仿生结构与仿生功能的集成以及跨越宏观、微观乃至纳观尺度的多层次结构和功能的仿生机器人结构系统的相关理论与优化设计技术。
机器人系统动力学及控制方法
复杂机器人的动态特性及参数识别,特别是极端环境下各种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参数变化耦合特征对机器人系统动力学的影响规律;
高速、高加速度、精密、重载机器人弹性机构动力学、柔顺机构动力学、含铰链间隙的机构动力学综合理论;
机器人系统中复杂多参数耦合特征对系统控制性能的敏感性和影响规律,高度复杂不确定问题的处理理论和方法以及复杂多通道闭环控制规律的简化设计方法;
分布式、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随机性及时变性复杂机器人系统控制的新方法。
机器人新型功能部件及单元技术
集机构、驱动、感知、控制为一体的机器人数字化关节设计理论及集成技术;
基于智能材料的易于集成在结构中的新型驱动技术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
电磁、记忆合金、压电等多种驱动方式的复合驱动系统的设计理论与集成技术;
先进机器人领域所需的新型高性能功能部件。
机器人认知与行为控制主要研究方向
机器人自治行为理论与方法
复杂结构化、非结构化和静态、动态未知环境的感知方法、环境建模与重构的理论以及多种目标信息识别与计算的理论与方法;
全方位和局部信息相结合的自主导航与定位的理论和方法;
完整约束和非完整约束条件下的机器人轨迹、任务和路径的静态、动态智能规划与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基于行为特征的机器人系统智能建模理论与方法,模型存在不确定性和与未知环境交互作用的智能控制方法;
机器人的生物感知与行为的仿生理论与仿生控制技术。
机器人群智能技术相关理论与方法
多机器人系统的群体体系结构、面向多机器人系统的机器人个体体系结构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方法;
基于动态、分布式局部环境的不完整信息的全局环境构建的理论与技术;
多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群体强化智能学习以及群体行为的理论与方法;
多机器人系统合作及协调控制策略与机制。
机器人人机交互与和谐共存主要研究方向
人机合作与交流机器人技术
人与机器人间通过手语、图像、语音等新型多通道信息交互技术,以及新型的人机交互设备和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机制;
从生物感知的角度研究交互信息的获取和理解;
利用多源信号的生物/机电系统接口的基础理论和技术。
遥操作与网络遥操作的机器人技术
遥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及拓扑关系;
解决大时延条件下的遥操作控制理论与方法,以及遥操作虚拟现实技术;
遥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理论与方法。
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主要研究方向
面向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包括核、极地、空间探测的自主机器人系统以及重大模拟与仿真装备;
面向国防安全的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包括军用、反恐侦查机器人化无人作战平台;
面向安全生产、防灾救援需求的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包括煤矿井下矿难搜救机器人、油井及油气管线巡检机器人等;
面向国家国民经济重大行业(机械制造、石化、冶金、汽车等)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装备;
面向光电制造与生命科学实验的精密作业设备;
纳米级微驱动与微操作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遥操作与网络操作机器人、移动操作机器人、多机器人协作系统等。